瑞幸的出現不僅創造了18個月IPO的“神話”,也成為行業的一條“鯰魚”??Х认M在線上線下之間的渠道界限日益模糊,所有品牌都在向著“如何讓消費者更便捷的獲取咖啡”前進,咖啡外賣、便利店咖啡、自助咖啡機、咖啡店等等業態陷入一場大混戰。
在這種混戰之中,瑞幸和星巴克無疑是聚光燈下的焦點,但在焦點之外,有一些曾經受到行業和資本高度關注的業態,如今卻異常沉寂,例如,風靡一時的自助咖啡機生意。他們是在悶聲發大財?亦或是已經敗下陣來?
一年前的自助咖啡機可能沒有想到今天這般光景。
橫跨咖啡市場和無人零售兩大風口,自助咖啡機在2018年迎來高光時刻。
彼時,瑞幸“燒10億開500家店”還只是一句口號,星巴克尚未將多渠道探索提上日程,便利店咖啡、快餐咖啡也未曾形成氣候,中國咖啡市場還處于大爆發的前夜。
當人們還在討論中國咖啡市場尚有多少潛力有待開發、未來咖啡消費究竟是場景至上還是功能為王之時,自助咖啡機已經憑借“無孔不入”的優勢獲得了資本和市場的高度關注。
靈活的場景和布點選擇、高性價比的產品、相對輕量化的前期投入、透明可測算的盈利模型……相對于咖啡門店和外賣,自助咖啡機的生意更加簡單可控,也更容易憑借資本力量快速占領市場。
加之無人零售浪潮下,對于無人自助設備的關注一浪高過一浪,自助咖啡機在2018年迎來資本的瘋狂下注。
據公開資料統計,僅2018年就有咖啡零點吧、友飲咖啡、小咖、易咖、友咖啡、coffee now、星咖7家自助咖啡機相關品牌獲得融資,盡管融資輪次大都屬于早期(B輪前),但其中也不乏億元級別投資事件。
憑借單機3-5萬的成本,不到1平米的占地面積,自助咖啡機可以安放在寫字樓、學校、企業、醫院等多種場景,并且能夠提供單價10-15元區間、多達10-20余種飲品類別。
在實際運營中,由于標準化程度高、進入門檻低、運維難度相對小,許多自助咖啡機品牌例如萊杯咖啡、友飲咖啡等都開放了不同程度的加盟/合伙機制。
根據燃財經披露的自助咖啡機財務模型,假設一臺自助咖啡機的硬件成本為3萬元,分三年折舊,點位租金為1000元/月,每個運維人員負責20臺設備,月薪6000。這些運營費用平均下來為每個月每臺設備2133元??Х劝?0元/杯的價格售賣,毛利為80%,則單杯咖啡的利潤為8元。按照此模型,單機日銷9杯即可覆蓋成本,15杯就能保證盈利。
這看起來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,在設想中,自助咖啡機和大眾消費品牌咖啡在同等或更高品質的條件下,擁有比門店更快的擴張速度和更高的性價比。
與這種發展優勢對應的是,截至2017年底,全國的無人自助柜式的智能咖啡機存量為2萬臺,無人臺式自助咖啡機存量為5萬臺,而根據咖啡市場需求保守估計,全國可鋪設500萬臺設備。
但在過去一年中國咖啡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,自助咖啡機非但沒有如想象中的遍地開花,其聲量隨著無人零售話題的冷卻而逐漸消減。
取而代之的是,星巴克和瑞幸門店數量的繼續擴張,前者已在150多個城市布局超3600家門店,后者截至2019年Q1門店數量達2173家;越來越多的新零售品牌跨界加入咖啡市場競爭,喜茶、奈雪紛紛推出咖啡新品;便利店咖啡、快餐咖啡憑借主業態搶占生活消費和餐飲場景……等等不勝枚舉。
只是這其中少了自助咖啡機的身影,直到近日一樁收購案和瑞幸進軍自助咖啡機的消息,將這一業態再度拉回人們視野。
上一條: 現磨咖啡機怎么用?
下一條: 自動咖啡機會誕生下一個星巴克嗎?